控制名词解释的意思是什么(管理过程中的“控制”的理解)
在管理的定义中,有一个词语是控制,这个控制看似简单,其实运用起来实属不易。
法约尔管理大师认为:“在一个企业中,控制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、所发布的指示以及所确定的原则,其核心的目的就是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,以便加以纠正和防止重犯。控制对每件事情、每个人、每个行动、每个组织的成效都起作用。”
控制的定义:是指为达成目标,透过基准与实际间的比较和检讨后所采取的措施。
它包括预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,而预先采取处置的方法。一般而言,控制时必须具有观察与测试、比较检讨与评估、修正与指导。
(1)观察与测试,是指调查、状况观察、测定、检讨及接收报告、确认等事项,是为控制的前置手段,也就是掌握事实的阶段。此阶段需要敏锐的问题意识及慎重的对待。
(2)比较检讨与评估,是指执行与计划的对比、事态的评估及原因的探讨等。针对事实做考虑的阶段。
(3)修正与指导,是指修正错误、指导、排除阻碍、条件整备的措施等。此为采取措施的阶段,也是属于控制的具体行动。
那么,为什么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控制呢?这就需要了解控制的必要性。
斯蒂芬.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:"尽管计划可以制订出来,组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,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,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,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。”计划是控制的前提,控制则是完成计划的保证。如果没有控制系统,没有实际与计划的比较,就不知道计划是否可以完成,计划也就毫无意义。因此计和控制是密不可分的。一般来讲,控制职能属于保证性职能,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基本作用主要是:检测作用、保证作用、调整作用。
控制的职能既然这么重要,如何的履行控制的功能呢?
首先需要了解科学的方法,任何的事情都需要科学的方法,科学的方法需要掌握实际的事实,依据事实进行判断明确是否有控制的必要,若管理者能充分、适当、正确地掌握控制的科学方法,就能够有效地"采取措施"。所谓的科学方法有:
1.观测、测试
观察、测试时为了要掌握实情、实绩和现状而产生的行为,也就是"掌握事实",具体可以分为调查、观察、测定、点检、确认、实验、报告、监察姜。
2.比较检讨、评估
比较检讨、评估是将掌握到的事实与方针、计划、目标等基准作比较,以进行评估或追究原因。也就是"针对事实考虑",具体有比较检讨、分析评估、追究原因。
3.修正、指导
修正、指导是在应有的基准之间,对于不足或过度现象的矫正、指导、排除障碍、妥备条件等,必要时,可对计划或者目标进行修订。
不过,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,经常的会出现一些问题,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时管理者的问题,也可能时自己的问题。所以说,在控制的时候,一定要适时控制和适度控制。
控制过度会产生紧张、被动的情况、看上司的脸色做事情、不愿意多做工作。
控制不足可能员工会自由发展,不遵循规则,最终导致工作没有任何的结果。
控制的起点是掌握事情的事实。如果管理者想要准确地掌握事实,离不开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。报告是一种控制的方法。
报告实质上是构建下属与管理者之间良好的信赖关系的重要途径,为求能构建此种信赖关系,管理者应具有几点重要的认识。
(1)管理者时刻警醒,为控制而做的报告的真实意义。
(2)指导下属进行合理正确的报告。
(3)管理者所接收的报告,应在管理中及时加以分析应用。
管理者针对报告的态度应该是:实事求是。而是实事求是的基础上,进一步调动下属的情绪,以期达成良好的信赖关系,这就需要管理者培育下属正确做报告的习惯。
在做报告的过程中,管理者要清楚的认知到:接受报告是为控制而掌握事实的过程,下属不是来接受斥责和评估的,不先入为主,要冷静的倾听。
另外,要明确问题解决优先于追究责任。
最后,要感谢下属的努力付出。
综上所述,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计划的正常执行进行提供基础、保驾护航。在控制的过程中,除了来自管理者的控制外,下属的自我控制也不可少。
很多企业都是以管理者为基础纽带进行连接下属的,在这种单一途径中,管理者收到环境、组织等因素的影响,无法达成有效的控制。必须采用一种“现状共有”的模式。
所谓现状共有,就是管理者放开对信息的垄断地位,使下属能充分了解计划的目的与任务,要与下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形成共识。
在现状共有的基础上,通过激发下属的自我支配促成其达成自我决定,也就是自我控制。
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,每个员工在行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,都能够做到自我控制,那么这样的组织体系一定是比较完好的体系。这样的计划也一定能够持续的执行好。
管理者在达成自我控制的过程中,一步步激发下属的责任心与使命感,使其自行开发个人潜力,这就像兵法中所说的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”。